2、票券特征标志

第一套人民币5元水牛图票券

有些人民币票券由于出自不同的印刷厂,故在票面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第一套人民币5元水牛图票券正面下边印有“光华印刷厂印制”字样,这是惟一一张印有印刷厂名的人民币票券,同时其票面图案布局及纸张也很有特别。再如:1000元耕地票券,从票幅上看是第一套人民币中极特别的“狭版券”;从纸张上看是第一套人民币中很少带有与东北银行地方流通券相同波纹水印的票券之一;从文字字体上看行名和面额的汉字书体与其它票券完全不同,不是董必武同志书写;从冠号位置上看也较特殊,冠字在右,号码在左,与其它大部分票券正好相反。

3、年号和冠号的标志

人民币第一个号码

人民币上的年号表示票版的设计制版时间,一般在每套人民币中,设计制版时间较早的票券较珍贵。冠号表示每一组票券的印制数量及排列顺序,每一套人民币的第一个号码就显得特别珍贵,例如:第一套人民币中的第一张人民币——50元水车、矿车〈ⅠⅡⅢ〉00000001票券被石雷先生收藏,被称为稀世珍宝。

4、票券产生的政治背景标志

第二套人民币3元

我国第二套人民币3元、5元(1953年版酱紫色)、10元三张大面额票券,由于受当时印制条件限制,委托苏联代印,后因国外形势变化,提前收回,因此,这三张票券就比较珍贵。又如:江西临时流通券是临时代替人民币在局部地区流通,属于特殊条件下的产物,因此也十分珍贵。

二、人民币稀缺度评定方法

人民币稀缺主要根据票币的存世量来评定。这可从票币的发行年代、面值大小、冠号的位数以及收回方式等作为评定标志:

1、发行年代标志

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

一般来说,人民币发行年代越早越稀缺,因为纸币不能长期保存,它可因各种原因被破坏、毁损和废弃,包括天灾人祸。例如: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中发行年代最早,其存世量相当稀少,故较稀缺。又如:第三套人民币中发行最早的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和1962年版背绿1角券,现在已很难见到,是第三套人民币中最稀缺的两张票券。

2、面值标志

第二套人民币中的10元券

一般而言,高面值的人民币较低面值的人民币存世量少。因为高面值人民币大多都被收回,除特殊情况外,民间一般不会保存。例如:第一套人民币中的5000元券和第二套人民币中的10元券存世量都很少。

3、冠号位数标志

第一套人民币100元轮船票券

人民币冠号位数少的票券一般比位数多的票券稀少,因为冠号位数的多寡标志着纸币的印制发行数量的多寡,位数越多的其印制发行数量越多,相对存世量也越多,反之存世量也越少。例如:第一套人民币50元工农票券和100元轮船票券上分别有六位号码和八位号码之分,六位号码的票券均较少见。

4、收回方式标志

人民币一般采取两种收回方式:一种是只收不付方式,另一种是限期收回方式。前一种方式较常用,后一种方式一般在特殊情况下用。例如:第一套人民币全部票券和第二套人民币3、5、10元票券就是采用限期收回方式,因为第二套人民币提高了单位货币价值,以1:10000元限期兑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3、5、10元券由于政治原因,提前收回。一般说,采用限期收回方式的票券存世量要少于只收不付方式收回的票券。

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第五套1999版和2005版人民币,与以往版别人民币相比主要特点有:

一、突出“三大”特点。即大人像、大水印、大面额数字,既便于识别,又增强了防伪功能;

二、取消了以往纸币传统的框式设计,票面呈开放式结构,增加了防伪设计空间;

三、背面主景采取组合风景方式,体现了中国特色;

四、票面简洁、线条清晰、色彩亮丽;

五、增加了机读技术,便于现代机具清理、分拣。

(来源:钱邮纪念币真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