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李成儒曾公开向史依弘求复合,甚至带着玫瑰出现在她的演出后台,却被她婉拒:“我们更适合做兄妹。”面对外界对她单身状态的猜测,她淡然回应:“舞台是我的爱人,观众是我的孩子。”
提到她的婚姻生活,圈内人常常谈论一场改变命运的饭局。当时,李成儒为谈生意要求史依弘即兴演唱京剧,她当场愤而离席:“京剧不是酒桌上的助兴工具!”这场冲突揭开了婚姻中的裂痕——她不愿为迁就丈夫而放弃上海的事业,也拒绝改行拍电视剧。最终,这段“京沪异地恋”在分居五年后以离婚收场。
回顾1996年,年仅24岁的史依弘在北京戏曲学院读研时,遇到了42岁的李成儒,一见钟情。为了追求她,李成儒放下了自己的公司,每周飞往上海送花。他打动她的不是豪车豪宅,而是他亲手抄写的《锁麟囊》唱词:“他懂我的戏,我以为这就是灵魂的共鸣。”李成儒渴望的是传统的家庭生活,希望她能生子退隐;而史依弘则把排练厅当作自己的婚房,即便是在蜜月期也每天坚持练功两小时。
朋友们曾评价这段关系:“一个是充满烟火气的商人,一个是云端的艺术家,注定走不到最后。”如果不是因为11岁时赌气让脚背僵直,她的人生或许会有另一个轨迹。她曾被体操队劝退,但倔强的她绑上沙袋苦练一周,硬是把“武术腿”练成了标准的体操姿势。这股倔强劲被京剧名师张美娟看中,并给予她“这孩子眼里有火”的评价,从而将她引入了梨园之路。
1986年,14岁的史依弘在上海戏曲武功大赛上凭借一组高难度的后空翻技惊四座。评委回忆说:“她摔得膝盖流血,但依然笑着完成谢幕。”这枚银牌让她成为上海戏校重点培养的“武旦苗子”。
90年代,已经是武旦翘楚的她突然拜师学梅派唱腔,这一举动让同行们嘲笑她“不务正业”。然而,她顶住压力,将《贵妃醉酒》唱进了中南海,以“文武双全”的实力摘得了梅花奖。张火丁曾评价她:“她让程式化的京剧增添了电影般的叙事张力。”
如今,年过半百的史依弘依然在追求着她的疯狂梦想:“我想打造一个主题公园,让游客穿上戏服闯关: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听《定军山》,解谜机关才能解锁《三岔口》。”这个疯狂的计划已经进入了融资阶段,她说道:“艺术不该锁在博物馆里。”
当记者问及是否遗憾没有儿女时,史依弘指着排练厅里学戏的孩子们说:“他们就是我的传承。”暮色中,她正指导学徒甩水袖,夕阳透过玻璃洒在蟒袍上,仿佛她18岁初登台时的模样。或许正如她在新戏《木兰别传》中的唱词:“休问奴归处,且看旌旗舞。红尘千丈路,自有山河渡。”
这位将“人戏合一”理念贯彻终生的艺术家,已经将自己的人生写成了一部跌宕起伏的连台本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